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

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

  • 2022-04-26 11:36
  • 浏览:

除夕,中国传统节日,有些朋友会好奇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,其实小编也非常好奇,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
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

除夕的由来

岁除,是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。除夕,即岁除之夜,它与岁首(新年)首尾相连。旧岁至此夕而除,第二天就换新岁了,故俗以为除夕。

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,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、祭祀祖先风俗。最早提及“除夕”这一名称的,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《风土记》。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,即小年夜;除夕为大除,即大年夜。另据《吕氏春秋·季冬记》中说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“疫疬之鬼”,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“大傩”的仪式,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“除夕”节令的习俗之一。

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,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,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,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,但不论如何,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。

除夕的传说故事

1、夕的传说:传说有一只恶兽——夕,当大雪封山,夕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,每到腊月底,人们只好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。有一年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,并带到竹林躲避夕。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,他有办法除掉夕,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,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。夕再次来袭,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,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,可大家因为害怕,都僵住了。这个瞬间“夕”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。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,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。“夕”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,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。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“年”却死了。因为“夕”没有死,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,大家为防止“夕”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。

2、七郎射夕:传说很久以前,有一个妖怪叫“夕”,总在晚上糟蹋漂亮的女孩,而且还要把女孩吃。有个叫七郎的猎人,见百姓被“夕”害苦了,带着狗到处找“夕”,直到腊月三十晚上“夕”才出现,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,“夕”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。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,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。“夕”想逃跑了事,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。七郎趁机开弓猛射,一箭就把“夕”射死了。从那以后,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“除夕”。这天晚上,家家户户都要守岁、放火炮,表示驱除不祥、迎接幸福祥瑞。

3、熬年守岁:太古时期,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“年”,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大活人,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,到鸡鸣破晓之前。人们便想出了一整办法,每到这一天晚上,提前做好晚饭,熄火净灶,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,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,躲在屋里吃“年夜饭”,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,置办得很丰盛,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,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,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,平安地度过这一夜,吃过晚饭后,谁都不敢睡觉,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。

标签: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分享,仅供参考,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含文章中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进行相应处理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