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不释卷,拼音:shǒu bù shì juàn,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。手不释卷常用来比喻勤奋好学,是不是很想知道手不释卷的故事呢?本文将为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,快来看看吧。
中文名:手不释卷
拼音:shǒu bù shì juàn
外文名: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's hand
近义词:学而不厌、爱不释手
反义词:不学无术
出处:《典论·自叙》
词性:褒义词
例句: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。
释:放下;卷:指书籍。书本不离手。形容勤奋好学。
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死后,曹丕继位为魏王,不久即窜位而自立为帝。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,但对于文学的重视,则不在其父之下,《典论.论文》所说:文章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可见一斑。又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、散文、辞赋,其中《典论.论文》更是开我语文学批评的先河。曹丕对于文学的爱好,实有家学渊源。父亲曹操不但是一代枭雄,也是闻名的诗人;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,后人誉为才高八斗。父子三人对建安文学的蓬勃,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。曹丕在《典论.自叙》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于治学,即使身在军队之中,军务繁忙之际,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,以充实自己,并常跟曹丕说,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、思虑专一,但等到长大,就容易忘记所学。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,即使年长之后,仍旧不断努力学习。后来《典论.自叙》原文的手不释卷成为一句成语,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