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兵不血刃的意思和成语故事

兵不血刃的意思和成语故事

  • 2022-07-05 20:43
  • 浏览:

兵不血刃,汉语成语,拼音是bīng bù xuè rèn,常用来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。想知道兵不血刃的成语故事吗?一起来看看吧。

兵不血刃的意思和成语故事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:兵不血刃

拼音:bīng bù xuè rèn

外文名:achieve victory without fighting

释义:兵:武器;刃:刀剑等的锋利部分。兵器上没有沾上血。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。

近义词:不战而胜、所向披靡

反义词:血流成河、血流飘杵

词性:褒义词

出处:《荀子·议兵》

成语造句

1、义师打着讨伐暴君的旗帜,所到之处皆兵不血刃,大获胜利。

2、北平的解放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决。

3、到时只需一颗信号弹,剿匪分队就会兵不血刃地占领整个匪巢。

成语故事

有一天,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:先生论兵,常以仁义为本。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,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,那还用兵干甚么呢?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,就是为了争夺啊!

荀子回答说: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,因为他爱人,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。行义的人,自必遵循正道行事,因为他遵循正道,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。战争,是用来禁暴除害的,不是用来争夺的。所以仁人之兵,所到之处,就有如时雨下降,没有人不欢喜的。故尧伐驩兜、舜伐有苗、禹伐共工、汤伐有夏、文王伐崇、武王伐纣,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。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,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,兵不血刃,即已降服敌人了。

后来「兵不血刃」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,即已征服了敌人;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。

标签: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分享,仅供参考,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含文章中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进行相应处理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