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入膏肓,汉语成语,拼音是bìng rù gāo huāng,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想知道,病入膏肓的成语故事吗?一起来听听吧。
中文名:病入膏肓
拼 音:bìng rù gāo huāng
英 文:have no hope of recovery
释 义: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近义词:人命危浅、行将就木
反义词:妙手回春、手到病除
词 性:贬义词
出 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
1、这家公司的财务亏损已达病入膏肓的地步,再设法也是枉然了。
2、老太太一直怀疑自己病入膏肓,所以终日唉声叹气。
3、由于母亲病入膏肓,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,茶饭不思。
春秋时晋国景公作梦,梦见恶鬼来向他讨命,之后就生病了。病重时向秦国求良医,于是秦桓公派医生缓前来为景公治病。在缓还没到达之前,景公梦见疾病化成两个小孩,其中一个说:缓是个良医,我怕会受到伤害,要逃到哪里才好?
另一个就说:只要躲到心脏下、横隔膜上的部位,他就奈何不了我们。等缓到了晋国,诊视过景公的病情,说:病已经侵入心脏和横隔膜之间的部位,不管服用药物或是针灸,药力都无法到达,所以这个病是治不好了。」果真,景公没多久就过逝了。
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病入膏肓,用来指人病重,无药可救;亦用于比喻人、事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