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蝉脱壳是一个常见的四字成语,相信很多同学都见过,它的意思也很好理解,比喻用计脱身,使人不能及时发觉。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金蝉脱壳的一些用法,一起来看看吧。
金蝉脱壳,拼音:jīn chán tuō qiào。
金蝉脱壳的意思是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。比喻用计脱身,使人不能及时发觉。出自《谢天香》。也可指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用来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;来转移别人的视线;才得以逃脱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近义词:瞒天过海:指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无从发觉。
反义词:作茧自缚、瓮中捉鳖、老树盘根等。
1、游击队员采用金蝉脱壳之计,顺利钻出了敌人的包围圈。
2、凶手巧使金蝉脱壳之计,让追捕他的人扑了个空。
3、如今便赶着躲了,料也躲不及,少不得要使个“金蝉脱壳”的法子。
4、当箱子打开时,原被锁在里面的魔术师早已金蝉脱壳不见了。
6、刘备用金蝉脱壳之计偷偷离开了吴国。
金蝉脱壳的故事本意是:寒蝉在蜕变时,本体脱离皮壳而走,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。此计用于实战中,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,撤退或转移,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。稳住对方,撤退或转移,决不是惊慌失措,消极逃跑,而是保留形式,抽走内容,稳定对方,使自己脱离险境,达到己方战略目标,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。
实战中不一定要硬拼硬,当感觉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,适时的实施转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,这个撤退也很讲技巧和方法,要不就成溃败之势,一发而难以收拾。要稳步撤退,道士先撤,变撤边放技能,异人中间补心加万骨后撤,高甲不必攻击,殿后即可,当后撤到利于本方的环境和地形时再组织防守或反扑。
作为逃跑手段的金蝉脱壳的故事,在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,金蝉脱壳的故事俯拾即是。毕再遇、孙坚、祖茂等人从敌军的控制或追击下逃脱都用的这一计谋。“空城计”中的典例中,公子元从郑国撤退时,为了防止追击,令营帐不拆,旗幡不动,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间溜出郑国领土,也是一出相当出色的金蝉脱壳的故事。
关于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就分享到这了,相信很少有人这么详细的了解一个成语吧,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哦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