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事求是,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想必很多同学应该很熟悉。那么,实事求是的意思是什么呢?一起来看看吧。
中文名:实事求是
拼音:shí shì qiú shì
外文名: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
近义词:脚踏实地
反义词:弄虚作假、故弄玄虚
出处:《汉书·河间献王刘德传》
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,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,认识事物的本质。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。在句中一般作定语、补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1、为学当实事求是,不要好高骛远,学问才能精进。
2、凡是公务,无论大小,我们都应实事求是,认真面对。
3、一味构筑空中楼阁毫无意义,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规划未来。
4、当法官的他,连处理孩子的纠纷时,都会实事求是,一丝不苟。
5、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价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。
「实事求是」是东汉班固在《汉书》里用来形容河间献王刘德的话。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,被封为河间王,卒谥献,故后人称之为河间献王。据史书记载,秦始皇焚书后,古代书籍几乎毁灭殆尽,刘德经常派人向民间访求,因此收集到不少先秦时代的珍贵古书,与朝廷藏书量不相上下。他尊崇儒术,勤于修习礼乐,治学严谨,所以班固称许他道:「修古好学,实事求是。」到了唐代,学者颜师古曾注解「实事求是」说:「务得事实,每求真是也。」由此,我们知道,刘德在做学问时,必定依据掌握到的事实为根据,以获取正确的结论。后来「实事求是」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指做事切实,加求真确。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