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心一意,生活中常见的成语,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意思,今天来看看一心一意的故事和造句,快来学习吧。
中文名:一心一意
拼音:yī xīn yī yì
外文名:single mindedness
近义词:专心致志
反义词:三心二意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
造句:她一心一意想出国留学,继续深造。
形容做事专心一意,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。比喻心无杂念。
在句子中作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
「一心一意」出自于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引《杜氏新书》。其中记载,三国时魏国大臣杜恕在写给上司宋权的一封信中说到:「若令下官事无大小,咨而后行,则非上司弹绳之意;若咨而不从,又非上下相顺之宜。故推一心,任一意,直而行之耳。」意思是自己虽为下属,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问过上司,那么上司订定的原则就没有意义了;假使问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决定去做,也是不应该。所以在很多事上,就自己作主了。其中「推一心,任一意」是指揣测上司的想法,与上司同心。「一心一意」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,如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三六》:「他不拘一文二文,常自喜不吝舍。他妻子见惯了的,况是女流,愈加信佛,也自与他一心一意,虽是生意浅薄,不多大事,没有一日不舍两文的。」「一」也有专注的意思,因此后世也用「一心一意」表示心意专一之意。如唐.骆宾王〈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〉诗:「一心一意无穷已,投漆投胶非足拟。」指两人的情感浓厚、专一,无穷无尽,用如胶似漆都无法形容。后来「一心一意」这个成语就从「推一心,任一意」演变而出,被用来表示同心同意或心意专一,毫无他念的意思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