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微杜渐,汉语成语,读音fáng wēi dù jiàn。防微杜渐指的是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,很多朋友想了解防微杜渐的造句,下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吧。
中文名:防微杜渐
拼音:fáng wēi dù jiàn
英文:nip in the bud
近义词:未雨绸缪、防患未然、以防不测、遏渐防萌、
反义词:养痈遗患、江心补漏、放任自流
出处: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
防微杜渐的意思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,就加以预防与制止,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。
1、任何事情都应防微杜渐,避免大错误的发生。
2、为政要防微杜渐,消弭乱源,才能安定政局。
3、世上无独有偶的现象多着呢,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,防患于未然。
东汉和帝即位时只有十岁,由窦太后临朝听政。因为和帝并非窦太后亲生的儿子,所以太后处心积虑地架空和帝,培养娘家的势力。她让自己的哥哥窦宪当上大将军,掌握军权,其他的三个兄弟窦笃、窦景、窦环也都封侯进爵,朝政几乎都由窦氏的亲人、姻亲所把持,甚至连地方的官员都是由窦家所安排的,权倾一时。当时的司徒丁鸿,对窦氏专权祸国十分不满,是少数没有向窦氏低头的大臣。那时刚好发生了日蚀,丁鸿藉机向和帝上书,希望和帝能够压抑窦氏。
他引《诗经》的话说:「现在上天已经用灾异之象来警告我们,我们不能游戏豫乐,不当回事。」希望和帝能亲揽政权,从小处防范弊病,并制止它逐渐扩大,这样才可以除去祸患,聚集福慧。后来和帝命丁鸿为太尉兼卫尉,驻守宫廷,并收回窦宪的兵权,削夺窦氏的权力,终于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。后来「防微杜渐」这句成语可能就这里演变而出,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,杜绝它发展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