孜孜不倦,汉语成语,拼音是zī zī bù juàn,意思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。是生活中常见的成语了,下面来详细的了解下孜孜不倦的意思和造句吧
中文名:孜孜不倦
拼音:zī zī bù juàn
外文名:diligently workingou or learning without feeling tired
近义词:孜孜不怠、孳孳不倦、好学不倦、夜以继日、废寝忘食、孜孜不懈、持之以恒、滴水石穿
反义词:游手好闲、虚度年华、光阴虚度
出处:《尚书·君陈》
造句:他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,足为教师的表率。
孜孜:勤勉,不懈怠。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。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。
《书经》,或称《尚书》,相传由孔子所编定,上记尧舜及夏商周三代,下至秦穆公时代的典谟训诰。〈益稷〉篇记述大禹治水的事迹。舜听了臣子皋陶的谋议,于是也要禹说一些美言。
禹跪拜行礼说: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,我只是每天勤勉不懈地工作。」
皋陶说:「这是怎么说?」
禹回答说:「浩浩荡荡的洪水包围了高山,淹没了丘陵,人民被困在洪水里。我陆行乘车、水行乘舟、泥行乘橇、山行乘辇,顺着山间荒凉的小径砍树作成路标。和益一起送上生鲜的鱼鳖鸟兽给人民。我疏通九大河川,让洪水顺利流入四海;挖通沟渠,引导水流入河川。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种谷物,并分送生鲜的食物给人民,使人民交易物资,互通有无。于是每个人民都安定下来,天下也太平了。」
皋陶听了就说:「唷!你说的好,我会向你学习,照着做。」
在原文中,「孜孜」是勤勉不懈的意思,「不懈」就含有「不倦」的意味,所以「孜孜不倦」这一完整词形,到《三国志.卷四一.蜀书.霍王向张杨费传.向朗》中首次出现。另外《书经.君陈》内容记载周公死后,周成王周公子君陈去治理王城东郊的成周,勉励他遵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法,勤勉不怠,不可贪图逸乐而荒废政事,原文中也有「惟日孜孜」的文字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