淳于髡,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和思想家,有些同学可能对他有所了解,不过会念这个名字的同学并不多。那么,淳于髡应该怎么念呢?快来看看吧。
拼音:chún yú kūn
淳于髡(约前386年—前310年),齐国黄县(今山东省龙口市)人,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、思想家,齐之赘婿,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。
淳于髡博学多才、善于辩论,曾经辅佐过魏惠王、陈轸等人,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。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,上说下教,不治而议论,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、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、对威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读音:kūn
基本字义:
1、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:髡首(剃去头发,光头)。髡钳(剃去头发,并用铁圈束颈)。
2、古代指和尚。
3、古代称修剪树枝。
“髡”,初见于秦系简牍中,形声字,从髟兀声。本义指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。后来又在《说文》中发现,“髡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。“髡”的字源演变图如下:
说文解字:
髮也。从髟兀声。髨,或从元。苦昆切。
说文解字注
(髡)髮也。楚辞涉江。接舆髡首。王注云。髡、剔也。剔者、俗字。周礼。髡者使守积。注云。此必王之同族不宫者。宫之爲翦其类。髡之而巳。而部曰。罪不至髡。完其而鬓曰耏。从髟。兀声。苦昆切。十三部。
(髨)或从元。元亦兀声也。故亦从元声。古或假完爲髡。如汉㓝法志。完者使守积。王制注同。
以上就是淳于髡的念法了,是不是第一次见呢?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到大家,更多汉字的认识请关注汉字铺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