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习 > 漏网之鱼的意思和故事

漏网之鱼的意思和故事

  • 2022-06-18 08:12
  • 浏览:

漏网之鱼,汉语成语,拼音是lòu wǎng zhī yú,常用来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。这个成语的意思大部分同学应该都知道吧,但是听过漏网之鱼的故事吗?一起来听听吧。

漏网之鱼的意思和故事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:漏网之鱼

拼音:lòu wǎng zhī yú

英文:escape unpunished

释义:从网眼中逃出去的鱼,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。

近义词:丧家之犬、亡命之徒、漏网游鱼、惊弓之鸟、残渣余孽

反义词:网中之鱼、一网打尽、瓮中之鳖

词性:贬义词

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

成语造句

1、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似漏网之鱼。

2、上级决定严办此次事件的失职人员,不许有任何漏网之鱼

3、他败逃时连想回来带走刘凤兰的机会都没有,急急如丧家之犬,慌慌如漏网之鱼

漏网之鱼的意思和故事

成语造句

关于如何治民,孔子曾说:用政令和刑罚来治理人民,人民只是苟且遵行,并无自发的知耻之心。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教导人民,人民不但能够知耻,而且能自发地改邪归正。

老子也说:最好的治民之道,是有德于民,即使执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,人民却都有德行了。下等的治民之道,是有德于民,却不断地宣导自己的德政,深怕人民忘记,这样人民反而没有德行了。如果只依靠法令来治理人民,结果是法令越来越繁苛,窃盗罪犯反而越来越多。

太史公司马迁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,他认为法令不过是为政的工具,并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。汉代初年,变严刑峻罚为宽简,法网疏阔的程度,甚至连能够吞舟的大鱼都可以逃脱,然而政治清明,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,人民的生活安定。从前的法令可以说非常严密,但是各种罪恶伪诈却纷纷出现。由此可知,治民之道在于教化,而不在于法令。

后来漏网之鱼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于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,或比喻惊慌逃窜的人。

标签: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分享,仅供参考,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含文章中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进行相应处理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