翮,汉语常用字,最早见于《说文》中,不过也有不少同学应该是第一次见到。想认识这个有趣的汉字吗?一起来看看本文的介绍吧。
中文名:翮
拼 音:hé
部 首:羽
笔 画:16笔
结 构:左右结构
五 笔:gkmn
同音字:合、河
笔 顺: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フ丶一フ丶一
1、鸟翎的茎,翎管。
2、鸟的翅膀:举翮。振翮高飞。
“翮”,初见于《说文》中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,“翮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。“翮”的字源演变图如下:
羽茎也。从羽鬲声。下革切。
说文解字注
(翮)羽茎也。茎、枝柱也。谓众枝之柱。翮亦谓一羽之柱。茎翮双声。唐风。肃肃鸨行。毛曰。行、翮也。亦于双声求之。上文云鸨羽、鸨翼。故不得以行列释之也。从羽。鬲声。下革切。十六部。
1、折翮
【拼音】:zhé hé
【释义】:翮,鸟羽上的茎。折断羽翼,不能高飞,比喻不得志。
2、文翮
【拼音】:wén hé
【释义】:羽毛有文彩的鸟。翮,鸟翼。
3、举翮
【拼音】:jǔ hé
【释义】:举翮,意思是展翅起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