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筹量沙,成语故事,指以沙充米,称量而唱数计筹,表示存粮充足。唱筹量沙出自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,许多同学想了解唱筹量沙的成语故事,下面来简单的认识下吧。
中文名:唱筹量沙
拼音:chàng chóu liáng shā
释义:指以沙充米,称量而唱数计筹,表示存粮充足。后用以形容为安定军心,制造假象,迷惑敌人。
近义词: 唱沙作米
出处: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
1、有的单位不是实事求是,而是虚报产量,骗取荣誉,这种唱筹量沙的做法,造成了不良的影响。
2、所谓檀道济唱筹量沙,说的是南朝名将檀道济,一次被敌人团团包围。
3、他这般举止,明是唱筹量沙之计,敷衍着高俅,得空便高飞远走。
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(430 年)十一月,檀道济被授予督征讨诸军事,奉命率众伐北魏。他率领军队在二十多天里,与北魏军进行三十余次战斗,多次获胜。
不久,道济军抵达历城(今山东济南市郊),遭叔孙建等骑兵部队的截击,所带粮秣也被焚烧,因而难以继续前进。这时,北魏部将安颉、司马楚之等乘机来攻滑台。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数月,终因供应不继,困顿不堪,滑台为北魏所占,修之被俘。
道济得知滑台失陷,又无粮秣接济,欲救不能,准备撤返。此时,道济部下有投降北魏的士兵,将宋军缺粮的情况据实告诉以后,魏军立即追赶,企图一举歼灭道济军。
当道济率军撤退到曲周境内时,被追击的魏军包围。檀道济命令士卒唱着数筹码量沙,把仅有的粮食盖在沙上,以显示粮食很多,迷惑魏军。魏军望见宋军一堆一堆的“粮食”,以为宋军并不缺粮,故将投降过来的宋兵视为“间谍”而杀掉。为了扭转局势,道济又心生一计,让士卒全穿上盔甲,唯有他一人穿白色衣服,带领部队从容出走。
魏军认为,道济及其部队在被包围的情况下,如此不慌不忙地撤走,一定预设有伏兵,故不敢近前聚歼。就这样,道济军得以安全返回。